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重要性提升,跨国医疗器械开始着手针对特定市场的产品开发,在此背景下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可用性研究和测试也被带到了当地市场,因此而带来了在测试设计,访问执行和跨国团队互相间的理解和协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此文是PDD人因及可用性研究团队成员综合近年来多个中国实践项目而记录下的各种心得和经验。
针对中国市场的可用性研究
产品可用性包含有效性、使用效率、易学性以及使用者满意度等因素。理论上在中国进行可用性研究与在其他地域执行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为获得发现和洞察而设计使用最合适的研究/测试方法。关键在于寻找平衡。平衡的一端是收集不受干扰和误解的客观数据和信息,另一端则是了解主观意见和喜好。也就是说可用性评估一方面要基于尽可能清晰的事实证据,而另一方面使用者的体验和偏好(在测试中常被用语言表达)是主观的并且是受到文化和地域特征所影响的,而通常在语言转换中又被多次解读。
一支懂产品(和产品设计)的本土研究团队
客户以海外成员为主的研发团队全程参与在中国的可用性研究,不同语言间的转换无疑是可以预想到的挑战,我们都深知翻译中极可能造成对原意解读的偏差或者流失。然而,组建一支完整的团队可以化解绝大部分的问题。比如,负责翻译的不是单纯的翻译,而是了解产品概念的同事,这对传递可被理解的翻译内容大有裨益;这也适用于主持人的角色。主持人需要对真正理解被测试的产品甚至是相关的临床操作,他/她需要有能力用中文和英文解释复杂的医学概念。如果主持人和负责翻译的角色都是医疗器械设计项目的成员并熟悉设计及结构开发的流程,这些知识和经验对可用性测试的执行将极具价值。在操作此类涉及到跨国团队的项目时,主持人和翻译的技巧和经验是完美团队最关键的部分。不仅如此,多方的独立比例、对访问提纲的翻译及专业术语的事先统一、用图片或参照物帮助沟通等细节,皆是促成出色项目执行的要领。
着力从优质的受访者中获得真实的反馈并以此挖掘洞察
项目执行期间,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优质的教育与学术建设传统,这使我们在中国主要城市开展可用性测试进展顺利,带给我们很好的体验(关于在乡镇地区的体验心得我将会在后续文章中分享)。我们所面对的中国受访者不但了解自身职业及工作需求,而且对技法操作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与此同时非常尊重研究/测试的流程(主要表现在守时有序,提供实质性的反馈并且坦诚及实事求是)。以了解本土文化的团队执行测试是帮助我们引导有逻辑性的,合理的和经过深思熟虑的反馈并从中受益的最佳方式。
可用性测试的益处
设计合理执行有力的可用性测试无疑会带来巨大的价值,并且多个组织可以共享其发现和成果。在中国有一流的访问场地和硬件可以让代表多学科的客户团队(如设计、工程、人因及人机工程、市场、法规,风险管理以及培训等)参与测试的观察。项目执行过程中经常会有“微妙”的时刻出现,使用者的需求有时会与设计者的意图相左。了解真实临床环境中的实际使用状况通常会带来一些意外发现,不论是对于研发团队还是市场团队,而这些“意外”发现通常也是可用性测试的价值所在。
进行产品可用性研究能更好地帮助厂商学习了解产品的真实使用情况。可用性测试能够:
• 使假设变得明确,并凸显出理解中的冲突
• 有助于推进产品开发并支持团队共同的反思
• 促进调整,重新解读和共同协商的过程
因此,用户研究是一个不断学习,融入使用环境,反省及沟通的工具,而不再仅仅是应对法规审核的过程而已。以这种理解,用户研究近似于行动研究的过程 – 一个由对此主题感兴趣的人共同进行的反思过程。
如果只从单纯的操作层面来看,在中国进行可用性测试可能会碰到不少不确定因素,比如临时通知的断电,意外的设备技术问题,或是最后一刻的日程调整,大城市的交通安排等等。因此本土团队的支持尤为关键,得以让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
丰富经验与中国实践
此类针对新兴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可用性研究项目最根本的价值容易被忽略,它是将分布各地的跨国团队聚集在一起的最好契机。虽然关于医疗器械可用性测试的指导文件成篇累牍,可是有多少提到跨国研发团队如何为一个特定市场进行产品设计?PDD分布欧亚的团队在执行此类跨国可用性研究项目时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在医疗器械设计领域近40年的经验并在中国完成了多个可用性研究项目。
若有兴趣了解人因研究与可用性测试,请与Chris联络或于PDD人因及可用性研究页面了解更多。
本文来自 Chris
首席 – 人因及可用性研究
语言:
英语 (本地用语).
最后一件启发我的事情:
目睹了一场伦敦航空救援飞机着陆画面.
上一件启发我的事:
医疗领域使用的手持数据分析仪.
令我迷恋的事物: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