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Gupta 是一位加拿大的急诊住院医师,他申请了在PDD为期六周的实习,了解如何在医疗流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设计。这也让我们有机会在这段不短的时间里和一线医生朝夕相处,透过他的眼睛寻找设计的机会。以下为Dr.Gupta加入PDD后写下的感受:
身为一名住院医生,我深感医院在提高临床诊疗品质方面挑战重重。然而要改善医疗体验仅依靠我们的医学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分析医院所面对的众多复杂问题,学会了解在这个高压力环境中密切互动的不同人群,理解他们各自的身体、情绪和认知需求,才有机会找到改进方案。
我看到过一些非常人性化的医疗设备和服务的设计,的确有助于改善医疗体验。因此我决定申请在PDD的实习,深入了解这些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Human-Centered Design),并希望在我的急诊室工作中能加以应用。
先和大家分享这些我看到的设计案例:
图片来源: www.abetteraande.com
1|改善急诊体验——从舒缓焦躁情绪开始建立沟通
急诊部总是聚集着高密度的焦虑家属和病人。他们一直被高度的不确定性所煎熬,诸如“床位到底还要等多久阿”,“测试结果怎么还不出来”。病人和家属都神情痛苦情绪焦躁,因为他们在进急诊室时大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又深深担忧是否病情严重。这样混乱、充满不确定性和充斥着压力的环境给病患和医护工作者之间的沟通造成了重重障碍
就急诊室中存在的严重沟通障碍,英国设计协会立项研究,从病患和家属等待治疗期间最易出现的惊慌焦虑和暴躁激进的情绪入手,从多维度系统化地重新观察和整理了他们在急诊室需要经历的整个流程,从而找到诸多设计改进机会,包括诊室环境,引导服务,信息系统,数字互动,灯光及音响系统设置等。
此外,新的病患导引系统整合了标识、单页、数字信息等工具,帮助病患和家属更快地熟悉急诊室环境,并在就诊过程的每个步骤都能得到适时的指引和帮助。考虑到患者和家属的不安定情绪,系统对他们最关心的那些问题都给出了提醒和清晰说明,以降低因茫然无措带来的焦虑。根据项目评估数据,75%的患者表示新系统有效减少了就诊时的不安。
图片来源: www.laerdal.com
2|CPR读数计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当有人遭遇心跳骤停时,尽早发现以及连续的胸部按压是心肺复苏(CPR)的关键。迅速发现并马上开始胸压可以成倍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快速与深压是CPR起效的关键。然而,要教会普通民众甚至其他专业的医疗人士有效的CPR技术十分困难,因为指导者在教授过程中无法准确判断学员按压的速度和深度。
如果有设备可以提供实时的按压数据反馈将极大地帮助CPR技术的普及和运用。Laerdal开发的CPR读数计将心肺复苏按压的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学员能够通过数据反馈了解自己在CPR技术需要在哪部分改进。放在胸口的读数计能够探测到按压的深度和速度,给予急救团队有效准确的反馈。研究表明读数计的使用提高了CPR的质量与效率。令人欣喜的是,这一项技术现已进入临床测试和运用。
http://www.annemergmed.com/article/S0196-0644(12)01853-7/abstract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1296838
图片来源: : www.auvi-q.com
3|自动注射装置的新功能
过敏反应严重时会致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出现过敏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加速反应,会出现皮肤红疹、眼部与唇部红肿甚至呼吸困难。及时发现过敏症状并用自动注射器给自己注射肾上腺素在极端情况下可以挽救生命。过敏患者随身携带注射器,即使不小心接触到过敏源也可以立即自我注射,免去等待救护车或避免因呼吸困难带来并发症的可能性。
如今的自动注射器已经非常便携好用,不过当剧烈的过敏反应来袭时,大多数患者还是会手足无措,必须要向身边的人求助。有不少报告显示,患者和旁人因误解了注射器的使用说明而不知从哪个方向注射,或者导致注射错了部位。Sanofi新推出了一款Auvi-Q自动注射器,特别之处在于内置了语音指导功能,以应对突发情况下的注射需要。虽然这款自动注射器的市场表现仍需观察,不过来自目标使用群体的反馈积极,不少人为这样贴心的设计拍手叫好。
PDD小编读后感
天朝的就医难和医患矛盾的症结在于优质资源稀缺或者说分布不均衡,这恐怕不是我等设计师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过如果医疗机构能打开思路引入一些Human-Centred Design的思维方式和手段,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包括医护人员、病患、家属甚至访客各自的感受,也就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期待这一切在身边慢慢发生,我们也正为此而努力工作!
本文来自 PDD
@pddinnovation
语言:
全球语言.
最后一件启发我的事情:
设计与创新.
上一件启发我的事:
一个令世界发生改变的项目.
令我迷恋的事物:
致力于打造全球顶尖产品及体验.